Book review:《激荡三十年》

Published: 04 May 2011 Category:

读那些反映改革开放历史的书总能让人有种历史激荡、心潮澎湃的感觉,《平凡的世界》、《大江东去》都畅快淋漓的描写了打破僵化体制、用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,显示出一种旺盛勃发的生命力。吴晓波的《激荡三十年》回顾了这段历史中的中国企业,相比小说,这本书更富有学术和历史的观点,却也不乏生动的故事和人物。正如央视纪录片《公司的力量》所强调的,”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,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”,这本书不仅是在梳理过去,同样能帮助我们理解当今和未来的中国。

简单地记录我的几点困惑和感想:

一、产权问题

三十年企业史中,产权一直困扰着许多企业,这也是本书一直在论述的问题,但我还是没有深刻的理解它。上学期的一门政治课上,老师在最后时间也谈到了这个问题,由于时间所限没有展开分析,令人遗憾。从他的只言片语感觉到,产权问题牵涉了太多的复杂利益,我们所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。也许要进一步理解,需要从理论基础和现实问题两方面入手,并不简单。产权看上去是个理论问题,然而现实中,许多事情的根源正来自于此。

二、互联网企业

令我意外的是,作者对互联网企业有着独特的评价。吴晓波认为,如果中国能诞生真正伟大的企业,互联网是最有希望的行业。除此之外,另一个观点也让人印象深刻:

"在中国进行了15年的变革之后,世界把他的左脚踏进了互联网的河流之中,在这个意义上,中国是幸运的。"

互联网并不只是一种通信技术,它所影响的太多。

三、该学习什么?

走马观花的通读了全书,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薄弱。除了上面的产权,与证券相关的事件、税制问题等读完也只能说是略知一二。不谋全局,不足以谋一域,我一直觉得要想更多的了解世界和自己的国家,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,需要从原理层面去学习和思考,不能总是就事论事,在纷繁的现象层面停留。不过说到对这些问题的学习,该读些什么,本身就是个问题,因为在你有足够深刻的洞察力之前不容易知道哪些观点是相对客观,哪些观点带有自身目的。交些学费大概是免不了的吧。

后记:

读完后本来不想写评论,因为自己并没有新鲜的、有价值的观点。就像上面写的,问题更多一些。不过我还是不要太追求完美——这样容易使人畏难而不断拖延。先把第一感受记录下来,以后倘有机会再完善。

不要忌惮于暴露自己某些时候、某些方面的无知与浅薄,这可能是进步的源头。因为追求完美而选择拖延,不如降低要求,开始再说。

对这三十年感兴趣的读者,可以把此书和《大江东去》对照阅读,能对历史有多角度的了解。